315黑猫投诉-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

4999元就能速成网红?

法治日报2025.04.02 09:46

为了能够增长粉丝数量,山东省的李萌已经在主播培训班花了将近5000元,而培训班之前承诺的“迅速涨粉”却没有兑现,为此,李萌提出退款,却被对方以“不符合退款条件”为由拒绝。

李萌加入了维权群,发现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不在少数,除了损失培训费,还有人因为参加培训欠了贷款。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网红速成班”大多藏着相同的套路:培训费用普遍在一万元以下,但从一千多到几千各不相同,均为一次性付清。培训内容大多一致,都是简单的介绍培训内容包含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增粉引流技巧等。

这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培训机构,究竟如何将新兴职业培训变成“精准割韭菜”的生意场?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又该防范哪些法律风险?

“素人”变网红?

2024年7月,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而《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主要短视频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8000万,日直播场次超350万场。

直播带货的火热,激起了不少人成为网络主播的热情。不少培训机构也纷纷开班。

“0基础入门”、“手把手教学”、“专业课程免费送”。在很多网红培训班的广告中,从刚入门的小白到众人追捧的网红,只需要他们的一套培训课程。

不过,现实并不如广告中描述的那么轻松,报班之后甚至会给自己招来巨额的贷款。

李萌来自山东省济南市,这个25岁的女孩在3年前遭遇了培训班的“陷阱”。

大学毕业的李萌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短视频培训的广告:“快速涨粉、电商变现”,这让待业的李萌动了心思。

在填了报名信息之后,一位自称是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加了李萌。从定位、拍摄、剪辑、运营到开店,在该工作人员口中,公司可以提供全链路的服务。同时,对方表示可以试听,试听后如果满意再签订培训合同,如果对效果不满意可以选择申请退款。

“最开始试听课很便宜,4个课时收费200元”,李萌告诉记者,“课程临近结束时,工作人员开始推销2999元的‘进阶班’,学了半个月,又推销4999元的‘大师班’,而‘大师班’承诺可以积累1000个粉丝。”

最后,李萌交了4999元报了“大师班”,成为该公司的学员之后,对方给李萌发来了一个短视频剪辑、拍摄技巧的链接,而之前承诺的大师班内容也只是一些网红带货的视频让她模仿。

经过模仿,李萌在平台发布了10个短视频之后,账号只积累了七八个粉丝,远远没有达到之前说的1000个粉丝,而和对方交涉,对方只推脱是“李萌自己的账号没有养好”。

李萌觉得自己上当了,没有学到承诺的课程,也没有积累到粉丝,于是她向对方要求退款,但没有等到任何的回复。

“当初合同里约定该传媒公司为甲方提供培训时,要保证达到以下要求,培训内容满足乙方抖音账号运营需求,本培训内容为抖音带货培训,及如何通过抖音带货销售产品。”李萌说,

“签订本合同生效,特殊情况乙方要求退款,甲方将按照一天300元进行扣除学费,超出7天不给予任何形式退款,对此双方均无异议。”合同中强调。

不过,李萌质疑培训后并没有达到约定的效果,对方表示,此前李萌账号里只有3个粉丝,经过培训已经涨到了8个粉丝,这不能说培训没有效果,因此以此理由拒绝退款。

李萌向记者透露,现在的许多直播电商培训班,不仅学费昂贵,而且教不了实际的内容。“一趟学下来,粉丝数基本没变化。能不能带货变现,必须靠自己,不保证学了就有效果。”李萌说。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大量的用户有着和李萌类似的经历,虚假宣传、保涨粉不到位、诱惑贷款,是涉主播培训投诉类的高频词汇。

维权困境

和李萌一样,被主播梦吸引的学员们,往往遭遇维权困境。

2025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受理16起涉及演出经纪纠纷案件,被告均为年轻女性,其中15人为在校大学生,原告则是同一家传媒公司。

2023年10月,大学生陈冠在某社交平台上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自称北京某传媒公司,表示陈冠形象气质好,符合公司培养条件,可以免费提供“素人精品IP孵化”服务,并希望与其签约。

抱着获得一份兼职的想法,陈冠同意了对方的邀约。次日,该公司一名员工添加陈冠的微信,进一步介绍业务:“主要做穿搭和美妆,不需要交钱,无直播要求,公司仅剩最后一个名额,正规业务,无任何风险。”

在对方发来的正式合同中,陈冠看到明确提及直播等拍摄内容,要求较为严苛,违反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合同仅为模版,不会追要违约金,也无需按照合同履行拍摄义务。”

确认完拍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问题,陈冠与该公司线上签约。然而,一个多月后,该公司“专属运营人员”却要求其进行直播。陈冠表示“之前沟通没有直播”,但对方态度强硬,称合同上明确列出需要直播,口头承诺不算数,并在此后一直催促陈冠直播。

陈冠参加过几次简单的拍摄,自行垫付了部分费用,但报销申请却被公司以拍摄质量达不到要求等为由拒绝。双方就直播、报销等问题多次沟通无果,该公司称陈冠“不履行合同”,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近30万元。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法官魏若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家公司同样案由的诉讼共16件,被告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要求赔偿金额都在30万元上下,目前都以撤诉结案。

大兴法院审理时认为,从双方提供的证据来看,传媒公司存在诱导签订霸王合同、故意设置违约“陷阱”的可能。为了有效维护在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法官与原告律师阐明相关事宜,最终该公司选择撤诉。

魏若男表示,年轻群体要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签署协议时应仔细查看协议条款,特别注意赏罚、违约条款,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当收到“橄榄枝”时,如果确有需求,应选择业内知名度和专业度高的公司,尽量线下了解公司内部当前运营和主播培训情况、公司体量、个性化包装方案等,并留存完整的聊天记录等。

消费者如何“避坑”

李萌所在的维权群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她发现以无门槛直播带货课培训为名实施诈骗的事件在国内多地出现。

“这些人虚构身份,饥饿营销,称自己是短视频平台签约金牌导师,可提供官方资源和无人直播每月保底收益项目,只要加入课程就能旱涝保收。”李萌说。

很多人在交了报名费之后,对方就会以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继续投入相关费用。

警方提醒,“无门槛直播带货课”培训是假,骗钱是真。不法分子也紧盯这一热点,以“无需货源”“上手简单”“快速涨粉”等极具诱惑性的虚假宣传,诱骗受害人缴纳高昂“培训费”后“携款跑路”,群众在使用短视频平台观看视频时,应提高警惕,避免落入“账号推广”的骗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建议,对明显不符合基本常识,或者和认知不符的虚假宣传,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动辄花几千块钱、几万块钱就可以进入到某个行业,就可以获得某些证书等,宣传的噱头是非常强的,从我们基本的认知来讲不应该轻易上当受骗。同时,也可咨询相关政府部门对信息进行核查,要进行多方比较,尽可能理性消费,避免因个人冲动上当受骗。”马亮说。

《文明诚信投诉公约》

我要投诉

24小时有效投诉17223

累计有效投诉25000682

黑猫投诉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黑猫投诉
官方邮箱:heimaotousu@vip.sina.com

合作机构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全国消费品缺陷线索检测协作网
APP风险检测
新浪人民调解委员会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金盾
新京报智库

合作媒体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央广网经济之声天天315 财经网 中国商网 华夏时报 经济观察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网财经 中国科技投资 中国食品报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报告 新京报 北青网 千龙网 新闻晨报 新快网 鲁网 山东商报 泰山财经 齐鲁晚报
钱江晚报 燕赵都市报 潇湘晨报 金陵晚报 安徽商报 陕西日报 中国城市新闻网 今日女报 消费者报道 差评
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 工人日报 法治日报 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日报 证券日报 中国交通广播

合作律所

  • 北京浩云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
  •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 北京道可特律师事务所
  • 岳成律师事务所
  • 广东保典律师事务所
  • 泽普律师事务所
  • 北京亿中律师事务所